中医生活

中医养生

甘味食物补气血养脾胃

  • 发表时间:2014-06-05 14:09
  • 来源:未知
  • 责编:zmy
  • 字体:

  在日常生活中,甜味食物是大多数人的最爱。比如:银耳百合汤,八宝粥,糖醋鲤鱼,拔丝山药,豌豆黄,糕点,还有可乐、罐头、冰淇淋、雪糕等。

  《黄帝内经》曰:“甘入脾,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中医认为,甘味食物有补气血、解除肌肉紧张以及解毒作用。专家提醒大家,根据中医养生原则,不管什么口味的食物,都要与个人阴阳气血状况相适应,按其所需决定食用何种口味的食物。

  健脾运化在于甘

  “治脾胃即可以安五脏”。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气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又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可见,脾胃健旺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基础。所以,治脾胃可以安五脏。

  中医认为,甘属土味,与脾相配。在人体的脏腑中,脾的作用主要是运化水谷精微。即人体在摄入五谷饮食之后,通过胃的腐熟,变化成为水谷精微,再由脾将水谷精微输布到全身。

  在水谷精微之中,脾最喜欢甘味。因为甘味食物具有滋养、补脾、缓急、润燥作用,有帮助脾的运化作用。如红枣糯米粥可以健脾胃,补气血,利水湿;山药白糖饮可以润肺补脾,益肾固肠。

  《内经》认为,“甘走肉,多食甘则痰溢,皮肤粟起”,意思是说,甘味有滋养肌肉的作用,但是过度进食甘味,不但起不到滋养的作用,反而会化生为痰饮,痰饮积聚于皮下,就会形成痰核,于是就有皮肤粟起的感觉。“脾主肌肉”、“脾主四肢”。脾运功能健全,则体丰满肤光泽,面色红润,四肢强劲;反之则肌肉消瘦,面色萎黄,四肢无力。

  陈润花说,应该注意的是,食用甘味要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味过于甘,一则滞缓上焦,所以心气喘满;另一方面,甘从土化,土盛则水病,所以颜面发黑,肾气失去平衡,同时会使骨骼疼痛,头发脱落。

  春季补甘正当时

  就饮食而言,春季食甘,是养脾的最好季节。春季阳气生发,人体腠理疏松,阳气易外散发泄,加上气候转暖,人活动容易出汗,有伤津液,所以应及时使用甘味食物,补水补气,滋养机体,固护脾胃之阳气。

  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季饮食应少酸味,多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宜多吃大枣、山药、藕、莲子、百合、芋头、萝卜、荸荠、甘蔗、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韭菜、香椿等健脾养胃的食物,这些平甘温补的东西,让脾胃更为活跃。

(责任编辑:zmy)
关注排行榜
精彩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