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

角色男人

王伟忠台湾电视综艺节目教父

  • 发表时间:2015-06-01 16:59
  • 来源:未知
  • 责编:zmy
  • 字体:

  他是台湾电视界名副其实的“大哥”:《连环泡》、《老实树》、《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康熙来了》、《全民大闷锅》等王牌节目都出自他的手;胡瓜、澎恰恰、吴宗宪、小s 等名主播也是他发现、调教出来的。而据王伟忠说,他的本事大部分是眷村教会的。他与赖声川合作的眷村题材舞台剧《宝岛一村》,正在台湾和大陆热演…

  30多岁的摄影师徐嘉驹说,他这一代台湾年轻人,是看王伟忠的节目长大的。而王伟忠说,他一辈子也忘不了陪伴他成长的眷村。

  台北市光复南路260巷48号是王伟忠的制作公司。小院门口对面有一张“王姐姐的眷村菜”大海报,“眷村”两个大大的字挂在制作室里。王伟忠坐在这两个字下面,让我们照相。

  53岁的王伟忠身形高大,声音洪亮,很有“大哥”派头。他也是台湾电视界名副其实的“大哥”,《连环泡》、《老实树》、《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康熙来了》、《全民大闷锅》……这一个个红得不能再红的王牌节目,都是他的手笔;胡瓜、澎恰恰、吴宗宪、小s等知名主持人,也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可以说,我一个人改变了台湾的电视节目。”王伟忠说。

  从自己的少年时光,直到现在和赖声川合作的舞台剧《宝岛一村》,他和我们聊了近两个小时,始终绕不开“眷村”这个话题。

  “我是一个纯粹的眷村人,”王伟忠说。他讲一口纯正的京片子,四川话、山东话、湖南话、江西话等五湖四海的方言都能模仿得惟妙惟肖;他刚进电视台时,台湾电视是贵族文化,没有后台进不去,只有他爱用新人,大胆推出澎恰恰、胡瓜这些原本的街头小人物;他敢想敢干,鬼主意一大堆;他讲义气、重感情,三教九流都有好朋友……这些,都是眷村教会他的。

  王伟忠在会客室的醒目位置挂了一幅画:在他的老家、嘉义眷村“建国二村”被拆之前,他在村巷口拍下照片,并请精于描绘台湾风景的本土画家杨兴生依样画出。

  “眷村是台湾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窄义来说,十个人中就有一个和眷村有关系。广义上,七个人就有一个人和眷村有关。”王伟忠说。

  1949年起,为安排自中国大陆各省迁台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及其眷属,当局在台湾兴建大量房舍,被称为“眷村”。据统计,全台“国防部”列管眷村有886个,住着近十万眷户。其中陆军眷村最多——301个,其次是空军、联勤和海军眷村。1980年代,台军方推动老旧眷村改建。到2009年年底,绝大多数眷村已被拆除,这一景观即将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王伟忠指着不远处的台北101高楼,说旁边有台湾第一个眷村“四四南村”,它是为数不多被保存下来的眷村之一;仁爱路附近有家老兵开的东南饭店,里面专做黄豆牛肉等正宗的眷村菜。说起儿时那些熟悉的美味,他咽了下口水。

  采访时正值春节前,台北的阳光灿烂。王伟忠坐在院子口吊椅上回忆说:“也是这个时候,一样的太阳。早晨温度还比较低,中午才热起来,家家户户拿棉被出来晒。太阳的味道、棉被的味道,和挂在外面的香肠的味道、腊肉的味道混在一起。每次一闻到,小孩子就知道快过年了。”

  他至今按捺不住对眷村日子的向往。为了排《宝岛一村》,王伟忠游说导演赖声川整整两年。在台北上演时,当年那些坐在眷村晒太阳的老人们,已经像树叶那样一片片凋零。林青霞等特地坐飞机赶回来看,男女老少坐在剧院里泣不成声。戏散场了,还有不少眷村老妈妈坐在椅子上不肯走。

  王伟忠上前去劝说,一个老太太指着台上,说:“你们演的就是我啊。”

  台湾媒体称,这是“话剧界的《海角七号》”,它让很多观众回归剧院,重温那一段抹不去的回忆。“做这件事,我觉得很幸福。”王伟忠说。

  b=外滩画报

  w=王伟忠

  “眷村是台湾的特殊文化现象”

  b:这几年,你在“眷村”主题上花了很多时间,从电视剧《光阴的故事》、《闪亮的日子》,到现在的《宝岛一村》。为什么会执着于这件事?

  w:有两个因素。我是眷村第二代,我父母来台湾时,族谱丢了,我便想记录下从父亲这一代开始,我们在台湾是怎么回事,以后给我的孩子看。

  另外,我们第一代来台湾的老家眷村要被拆掉了,台湾所有眷村都要被拆。你不去讲它,随着岁月流逝,它就不见了。眷村是台湾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是大人的难民营,小孩的游乐园。我想排出来给大家看看,勾起大家共同的回忆。

  b:眷村话题一直有,但不热烈。《宝岛一村》在眷村即将被拆掉的时候出来,一下激起了很多人对眷村的情感,造成了轰动。

  w:对。以前的八年民进党执政,眷村的声音比较少。很早以前也有人做眷村的东西,但选在这个点上,除了时间原因,我们这代人也成熟、知性了。眷村要拆了,第一代人到台一甲子了。我们开始寻根,对父母开始怀念。我之前拍过一部记录片,叫《伟忠妈妈的眷村》,顺势写了一本书叫《伟忠姐姐的眷村菜》,又找赖声川做舞台剧。这几个东西在一起,一下子滚起来了。

  b:《宝岛一村》在台湾很受追捧,也在大陆巡演。你认为大陆观众对眷村情感能否理解?

  w:我相信他们都会有某种情感上的认同,不是眷村的人会好奇眷村生活。在一个多族群社会,如果不去了解对方生长的过程,你就不了解这个社会。《宝岛一村》不光是眷村人看,它是一个民族迁移的故事,对台湾近代史是个很重要的东西。眷村文化是台湾文化,台湾本来就是多元文化。

  b:《宝岛一村》的很多素材都是你的亲身经历。你有没有详细研究过眷村的历史?

  w:我没有从历史角度去收集很多资料。做记录片《伟忠妈妈的眷村》,也是非常小题大做的。就像龙应台写《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也是根据自身的经历,因为那个时代很难解释。我就选了自己的故事,以人的故事为主轴。

  b:眷村的规模一般多大?

  w:小的只有十几户。林青霞的村子就三、四十户。我们那个两千来户,所以我们小时候很好玩,大巷子接小巷子,就像是胡同,不像四合院那么宽敞。最早是一排房子,中间有路。后来大家在里面搭竹篱笆院子,互相隔开。小孩长大、尤其女孩长大了,就加盖砖墙。后来人越来越多,就不断地圈地搭建。其实所有全台湾的眷村都长一个样,乱搭乱建的,家里长了一颗树、一根电线杆的很正常。

  b:《宝岛一村》里写道:人们刚到台湾时,觉得很快便能回大陆。所以你所说的眷村乱搭乱建,也是因为大家都没想过会长住。

  w:是的。来台湾时,我妈妈才16岁,多年轻啊。她根本是来玩的,什么都不懂,没想到一住四十几年。我有个邻居来的时候,连床都不买,10年来,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卷铺盖,觉得可以随时回大陆。到真正买房的那一天,他边买床边大哭:“再也回不去了。”

  b:眷村文化最特殊的地方在哪里?

  w:其实眷村也有阶级之分,分军、公、教、警。军人里面又分陆海空军,空军又分开飞机的和开发电机的,我爸爸就是开发电机的空军,所以我住的是军人里面最底层的眷村。用大陆的话说,就是根正苗红!但眷村再苦,苦不过台湾本省人,因为我们有粮票,军队不会让我们饿死。当年国民党刚来台湾的时候,大概有上百万人。现在外省人已经有三百多万。

  b:眷村内外是不是两个世界?本省人会和你们经常起冲突吗?

(责任编辑:zmy)
关注排行榜
精彩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