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肾炎的一些误区

  • 发表时间:2014-09-29 10:58
  • 来源:未知
  • 责编:zmy
  • 字体:

  1、治疗误区:破坏性物质的排出,对肾脏是自救能力的体现,而尿蛋白、潜血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一过程的表面现象,因此,如果此时采用了控制尿蛋白、潜血的药物,把破坏的基底膜漏洞堵塞起来,尿蛋白、潜血被控制了,但同时也把破坏性物质或免疫复合物堵塞在肾小球内部,从表面上看尿检好转,似乎病情好转,其实肾脏内部由于这些物质不能被排出,不断堆积,更加速了以上肾实质的破坏,使病情加重而不是好转。此时如果由于尿蛋白、潜血减少而误认为病情好转 ,这种思想害人颇深。临床上这类患者就是妄用控制尿蛋白、潜血的中、西药,使尿检暂时好转,暂时“康复”,暂时高兴,结果几年或几十年后,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延误了宝贵时机,他(她)们只知道用药后查尿,只要加号减少或消失,就认为得到了控制或康复,但当减药、停药或遇感冒、劳累后又出现加号时,就错误地认为是复发,再重蹈覆辙,待到肾实质破坏到极限发展为晚期,有了自我感觉时,生命已走到尽头,才知道上了当 。这类肾病,从生病到发展为晚期,需几年、几十年,因个人免疫力、免疫复合物的种类不同而异,但有一条是相同的,就是发病后,如不从根本上清除这些破坏性物质 ,那么这类疾病有的待结婚后,有的中年劳累后,有的即将退休安度晚年时,最终都将是尿毒症的结局,特别是有的7、8岁患过肾病,采用了控制尿蛋白、潜血的办法,尿检一直“正常”,待老年时,大部分都要发展成尿毒症,就是这个道理![如下可以证明这一点:就是给一个长期尿检正常的肾病患者,做肾穿刺检查,会惊人地发现他(她)的肾脏内部仍有大量的破坏性物质或免疫复合物,并且正在使系膜继续增生,肾小球硬化和破坏。

  综上所述,当尿蛋白、潜血被控制后,病情不是在好转,而是病根仍在,也就是说,尿蛋白 、潜血被控制之时,正是导致病情不能治愈和逐渐加重的开始!临床上,除非是由于大量的蛋白尿引起高度浮肿、胸水可以临时配合控制,除此之外,切忌不能单纯妄用控制蛋白潜血之药以“闭门留寇”,应采用祖国医学“通因通用”之法。经过较长的病理治疗、病理修复阶段后,对有治愈条件的肾病患者,尿蛋白、潜血就会自然逐渐缓慢消退,以达康复。

  2、判断病情方面的误区:由于每个肾脏有100万个肾单位,储备相当大,只有毁坏75%时,才有临床症状,所以多数得肾病的患者无感觉,且很难早期发现。此病无感觉,极易被患者忽视,甚至还边治疗边工作或学习,但此病后果是致命的,被称为“温柔的杀手”。这类患者由于多数是把眼光盯在尿的加号上面,错误的用加号的多少来衡量病情的轻重,因而忽视了肾脏内部的病理破坏过程 ,更不懂得时间久了病理破坏是不可逆转的,真正后果是慢慢发展为肾衰竭,不予以从肾功能的角度认识治疗。

  3、肾功能检查误区:多数肾病患者有时去抽血查肾功能如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待这些指标一旦在正常范围内即认为肾功正常、病情不重,这是非常错误的。要知道肾功能检查是一项晚期指标,也就是说,只有肾脏功能损害很严重至晚期时,此项检查才会超出正常范围 ,因此,这是病情发展进入晚期的标志,尽管有的尚未感觉出来,千万不要错误的认为:查血肾功能正常就是肾脏的功能没有破坏 。那么如何才能尽早发现肾功能受损?目前国际上公认双肾ect的检查,肾脏损害在早期时即可被发现。它可以精确描述出肾脏的血流灌注情况,肾脏的排泄情况和肾小球滤过率(即肾脏每分钟的排毒能力)。在此,奉劝患者们,应早做双肾ect检查,特别是长期尿蛋白、潜血或伴有高血压的,或用了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更应马上做双肾ect检查,以免耽误。

  4、用药途径的误区:成千上万的肾病肾衰患者,都在用同一种常规的口服、注射、静脉点滴用药,结果药物成份经全身循环、肝脏代谢、胃肠液的破坏,最终进入肾脏的有效药量甚微,即使是药物对症,这种微量成份也起不到理想的作用。

(责任编辑:zmy)
关注排行榜
精彩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