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经验

脑瘫儿的治疗

  • 发表时间:2014-07-08 13:41
  • 来源:未知
  • 责编:zmy
  • 字体:

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简称脑瘫,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临床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并可有癫痫发作。出生1个月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有时又称为获得性脑瘫(acquiredcerebral palsy),约占小儿脑性瘫痪的10%。脑性瘫痪的发病率约为1.2-2.5 ‰(每千活产儿)。

在临床上,脑瘫是可以分成这几种类型的:①痉挛型(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偏瘫、痉挛型四肢瘫);②手足徐动型;③共济失调型;④肌张力低下型;⑤强直型;⑥混合型(多见于痉挛性和不随意运动型的混合)。

1、痉挛型的脑瘫患儿:专家指出说,此类型的脑瘫包括了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偏瘫、痉挛型四肢瘫几种的类型的脑瘫儿童。上述的不同的类型就是针对不同的肢体受影响的程度而划分的。

此型在脑瘫患者中最为常见,约占65%。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四肢肌肉明显僵硬,即肌张力增高。下肢可以呈交叉状态,走路时成为剪刀样步态。双足明显下垂,犹如芭蕾舞演员的尖足。上肢握拳且手心向下。受累肢体关节活动度减低,且在被动活动关节时,可感觉到明显的抵抗,犹如打开一把折刀---开始时阻力很大,到了一定角度后阻力突然减低。这些现象在睡眠时可以消失。

2、手足徐动型:此型约占脑瘫患者的15-20%。以出现四肢、躯体的不自主运动为主要特点。即出现面部作怪样,颈部出现不能控制的扭转。四肢出现不能自己控制的活动,且这些活动不规律、不协调,越要主动控制这些运动,上述现象越加重。由于这些现象的出现,使患者不能稳定的坐、站及行走。睡眠时以上现象可消失。

3、共济失调型:此型约占脑瘫患者总数的5%。主要表现为平衡功能障碍,即患者不能保持固定的姿势。站立时,必须不停的调整身体,以维持站立的姿势。行走时,两腿分开,迈步行走,如同跨过门槛。且足的落地方向缺乏准确性。动作呆板、缓慢如同机器人。

4、强直型:此型约占脑瘫患者总数的5%。是脑瘫患者中最严重的一型。患者四肢及躯干的肌肉严重痉挛,以至于被动活动度非常小,阻力巨大。多和并有智力低下。

5、混合型:同时兼有以上各型中两种以上的表现特点。以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混合较多见。

“NCR神经元再生法"从人体神经学、基因学、纳米要理学、分子基因学、细胞病理学、生物物理学、分子免疫学、儿童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出发,多年共同攻关而创新的独特疗法,大大区别传统保守疗法,新技术稳居业界领先水平,在治疗儿童发育行为疾病,尤其是脑瘫疾病领域有着颠覆性的临床应用效果。是传统医学和现代生物基因学的延伸和发展,针对病患个体分析,系统评估,制定个性化、阶段化、多维化治疗方案,彻底扭转了传统治疗脑瘫目标不明确、效果不稳定、周期长、费用大风险高的局面,治疗小儿脑瘫更精准、更直接、更安全、更有效!自此疗法问世以来,数万例脑瘫患儿重获新生,上万个家庭走出压力困境,治愈后期随访至今仍无一例患儿复发!创造了脑瘫治疗史上的新神话!开创儿童脑瘫“高效速治”新纪元。

(责任编辑:zmy)
关注排行榜
精彩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