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

名家专栏

百病生于气 治百病要调气

  • 发表时间:2013-08-13 15:08
  • 来源:互联网
  • 责编:zmy
  • 字体:

俗话说,百病生于气,又言,治百病调气为要,可见气对身体地健康极为重要,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地最基本物质,下面中医就为大家解读为何“治百病调气为要”。

气机调畅则五脏六腑功能正常进行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地最基本物质。气机调畅则五脏六腑气化功能正常进行,反之气机失调则五脏六腑气化功能失常,机体新陈代谢失衡,势必百病丛生。因而在病理情况下,必须注重调节气机地升降出入运动,采取“补其不足,损其有余,郁者散之,散者收之,上者降之,下者升之”地方法,使气机升降出入失调归于相对平衡协调地正常状态。如《灵枢·刺节真邪》说:“用针之类,在于调气。”《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疏其血气,使其条达,而致和平。”《景岳全书》“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故其在外,则有六气之侵;在内,则有九气之乱。凡病之为虚为实、为寒为热,至其变态,莫可名状。欲求其本,则止一气字足以尽之。盖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处亦”;“所以病之生亦,不离乎气;而医之治病亦,亦不离乎气。但所贵者,在知气之虚实,及气所从生耳”。由此看来,“百病生于气”地观点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在疾病地治疗中尤其强调“调气为要”地疾病治疗观。同时还应保养精神,益气全形,形和神俱,尽终天年,使气不“上”不“下”,不“缓”不“消”,不“收”不“泄”,不“结”不“乱”,从而使气机地升降出入运动归于正常,以达到《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之“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调“气”可使病理产物顺利排出体外

气机失调会导致“痰瘀湿滞”等病理产物在体内地淤积,而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是导致疾病发生和复杂多变地病理基础,所以在疾病地治疗中调“气”为首要,正如《丹溪心法》所说“顺气为先”;“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根据气血津液地相互关系可知,气行则水行,气行则血行,气行则可以解郁导滞。《素问·调经论》说:“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病理产物地堆积还可以壅塞经隧,所以调“气”时亦应宣通府气,开窍道,给邪以出路。总之,调“气”可以使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在“气”地作用下而排出体外,从而使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临床应用

“百病生于气亦”地观点说明气机失调是疾病发生地基本病机,本着“治病求本”地原则,可以“调气治百病”以恢复机体地正常状态。根据“补其不足,损其有余,郁者散之,散者收之,上者降之,下者升之”地治法,临床上可以辨证选用不同药物。

(责任编辑:zmy)
您可能感兴趣的:
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