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大肠癌的初筛普查

  • 发表时间:2014-12-04 10:01
  • 来源:未知
  • 责编:zmy
  • 字体:

  结肠加直肠称为大肠。大肠癌在早期往往不易临床发现,所以要在正常人群中发现无症状的大肠癌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近十年来的结论是将大肠癌归类于初筛效果不明显的癌症,推荐四十岁以上的人每年肛门指检(医生用手指检查肛门和直肠)一次,五十岁以上的人每年查大便潜血(也称隐血)一次,每三至五年做乙状结肠镜检查一次。美国癌症协会的大肠癌筛检指南认为,无症状也无家族史者初始筛检年龄为五十岁,而无症状,但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一级亲属有大肠癌史者,则初始筛检年龄应为四十岁,有肠道症状者则可从二十五岁开始,对于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及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家系的成员则要在青少年以后即开始。

  目前,国内外对大肠癌的病因研究,虽然已发现了一些有关的致癌因素和可疑因素,但是还没有成熟的从病因上预防大肠癌的方法。所以,在大肠癌的高发区内,或高危人群中,进行大肠癌的初筛普查,以期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大肠癌的重要防治策略。根据我国七五期间,对大肠癌普查研究经验,粪便隐血试验为目前最常用的初筛手段,对粪便隐血阳性者进一步检查纤维肠镜或x线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需要时作活体组织检查及病理学诊断。在国外多采用重新水化愈创木酯法作为粪便隐血试验,而我国浙江省大肠癌高发县嘉善县则采用免疫法-反向间接血凝法。据国外报道基于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的大肠癌筛检方案可使大肠部死亡率低于33%左右。

  1999年,《中国常见恶性肿瘤筛查方案》建议如下

  1.筛查对象

  大肠癌筛查对象为年龄超过四十岁,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急性传染病患者的急性期及精神病患者的发病期。对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及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的家族成员则应从十岁以后即开始接受筛查。对于有症状者则可根据大肠癌数量化危险模型来决定。

  2.筛查方法及频度

  一般人群中,推荐以粪便隐血试验结合大肠癌个体危险度评估数量化模型为初筛,需要时作纤维结肠镜检查及采取活体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性检查。粪便隐血试验以每年一次为宜。对于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及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家族成员以直接应用纤维结肠镜检查,开始时以每年一次,经两次阴性结果后可改为每三至五年一次,筛查发现的肠腺瘤患者,应作腺瘤摘除手术,并在一年内复查,确认无复发者可每间隔三至五年复查。

  3.简化筛查的标准

  在基层单位,可按简化筛查方案进行,大于四十岁以上人群,具有以下一项者,可作为用60cm纤维结肠镜检查的高危对象。

  ·免疫法大便隐血阳性

  ·一级亲属中有患大肠癌史

  ·本人有患癌症史或肠息肉史

  ·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慢性便秘,液血便,慢性腹泻,慢性阑尾炎,精神刺激史

  对以上复筛阴性者每年复查一次,对四项中具有两项以上者,排除其他原因后,则半年复查一次。

(责任编辑:zmy)
关注排行榜
精彩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