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

小心小儿秋冬季腹泻

  • 发表时间:2014-09-05 12:29
  • 来源:未知
  • 责编:zmy
  • 字体:

  小儿秋冬季腹泻,简称小儿秋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肠道传染病,多见于秋季,且多发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小儿秋泻起病急,发病快,常并发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病1-3天后出现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带少量粘液,每天十至数十次,无脓血、无腥臭味,严重时可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从而危及生命。若能及时对症治疗,一般一周后即可痊愈。

  小儿秋泻传染性很强,应加强预防。秋季气候变化快,要注意小儿腹部保暖,防止着凉,小儿发病后要及时隔离治疗,患儿粪便及被患儿污染的器具等物品要严格消毒。患儿饮食宜清淡而易消化,多吃一些稀粥或米汤,多吃稀粥能有效地减少大便次数,促进大便成形,并能缓解因脱水而引起的一系列中毒症状。还要让小儿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以及蛋类、鱼类和深绿色蔬菜等,这些食物不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而且发病后食用还有助于病情的好转。

  治疗此病,以中医疗效较好,其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胃肠血液循环和新生细胞的成熟,抑制轮状病毒的生长,调整胃肠功能,达到止泻目的。现介绍几则简易外治方,供选用。

  云南白药1克,75%酒精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再用麝香虎骨膏固定,每日1换,连续3天。

  苦参、苍术各适量,研为细末,湿重于热者按1∶3配伍,热重于湿者按3∶1配伍。每次取药粉适量,醋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晚1次,次晨除去,连续3天。

  取无花果叶5片,放入锅中,加水1500ml,煎开后倒入脚盆中,先熏双足心涌泉穴,待药液温度适可时再足浴,每日2-3次,连续3天。

  取山栀子(鲜者尤佳)适量,捣如泥,加食盐少许混合均匀,外贴于手心劳宫穴上,包扎固定,每隔12小时换药1次,一般2-3次即可。

  对于轻症患儿,通过上述几法综合治疗,多能控制病情,若病情严重,或出现脱水酸中毒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责任编辑:zmy)
关注排行榜
精彩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