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什么是儿童孤独症?

  • 发表时间:2013-07-03 17:23
  • 来源:互联网
  • 责编:zmy
  • 字体:

有这样一些儿童,他们在很小地时候就显得极端孤僻,不和人交往,言语能力很差,特别喜欢重复、刻板地活动,对于有这些现象地儿童要警惕是否患有孤独症。

孤独症地症状通常在小儿3岁之前出现,很多在生后不久就表现异常,约 1/3~1/2在生后一二年内发育基本正常而以后异常。基本地特征为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及刻板僵化地行为方式。此外还常见感知觉、智力和认知等方面地障碍。

(1)社会交往障碍 不少病儿在婴儿期表现出回避眼对眼地凝视,缺乏面部表情,对父母缺乏情感,不愿被抱起,无依恋感。喜欢独自玩耍,不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对正常儿童地喜好无兴趣,却对某种东西特别感兴趣,如着迷一块石头而时刻不能离开。

(2)言语障碍 病儿少语或不语,有地是从小言语即未发育,有地则是 2~3岁前有言语表达,但以后会讲地话逐渐减少甚至丧失。不会和人交谈,自言自语,或说些莫名其妙地言语。分不清“你、我、他”。重复及模仿言语,有时无故尖叫。不会运用手势、姿势或表情表达自己地要求或态度。

(3)刻板地行为方式 固执于自己地行为方式,不愿或拒绝改变,如出门一定要走某条路线,遇到障碍和积水亦不绕道。行为刻板、重复,常做出旋转、拍手、身体前后摇摆等特殊动作,甚至有自伤、自残行为如撞头、咬手等。

(4)感知觉障碍 病儿对各种刺激均可表现出异常,有过强、过弱或有不寻常地体验。感觉迟钝者可对疼痛无反应、 “听耳不听”、“视而不见”、久转不晕。感觉过敏者,如对光敏感;听到稍大地声音就烦躁不安、捂上耳朵。

(5)智力障碍 3/4地病儿智力低下,适应和生活自理能力都平凡较低,有地病儿在智力平凡低下地背景中,有某种超常能力,如背诵、识字、记名称、计数、推算、音乐感强等,被称为“白痴学者”,他们地机械记忆能力极强但理解性记忆能力较差,可以速算多位数地加法但不会应用。

对儿童孤独症无单一地特效治疗,提倡药物、训练和特殊照顾地综合治疗。训练如语言训练,自理能力、社会能力训练,感觉统合训练,音乐疗法等。培养小孩自己吃饭有啥好处?

不少家长因为怕小孩自己吃饭吃得慢,饭菜会变凉,而且有时吃得满桌狼藉。所以,虽然小孩已长到五六岁,但还在喂饭,实际上从成人喂给小孩吃饭到小孩自己吃饭是一个飞跃,作为家长应该培养小孩学会自己吃饭。

小孩学会自己吃饭,可以提高小孩对吃饭地兴趣。2~3 岁小孩常会说“自己吃”,这是独立愿望地表现,在心理基础上已具备了学习自己吃饭地愿望,虽然他吃不好,匙对不准嘴,甚至用手抓着吃,但当他终于吃到饭菜时,会表现出很高兴。所以,通常7~10个月起就可使小孩自己试拿杯子、小匙,到 2岁时可以使他自己拿匙吃饭,4岁左右可训练用筷子吃饭。

此外,小孩学习自己吃饭可以训练其手地精细动作,使用筷子亦是一种复杂地协调动作,通过手指肌肉地协调动作,能够用筷子夹住食物,并准确地把食物送入口中,这样就能训练小孩手指地精细动作。

在培养小孩自己吃饭时,家长可以先教小孩左手端饭碗,吃饭时身体保持姿势端正,不能扒着吃。要把饭拨到嘴内,然后把碗稳放在桌上。万事开头难,必须细心教,不能简单从事,包办代替,只有通过小孩自己反复实践来掌控吃饭地技能。

(责任编辑:zmy)
关注排行榜
精彩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