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经验

病例:解救自闭症莫让孩子独处成性

  • 发表时间:2014-11-10 13:21
  • 来源:未知
  • 责编:zmy
  • 字体:

  病例导读:小明6岁了,长得眉目清秀,一副“聪明”模样,但从小似乎有异于别的孩子。喜欢独处,或目光凝视,独自微笑,不跟幼儿园小朋友一起玩。家人很着急,怎样才能让孩子合群呢?

  【病例】

  独来独往 性格怪异

  小明,男,6岁,长得眉目清秀,一副“聪明”模样,但从小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8个月时妈妈要抱他,他不会伸手做出期待被抱的姿势。妈妈抱起他后,他不但没有高兴的表现,反而总是往后仰以回避妈妈的亲吻。妈妈对他微笑时,他却会很不自在地把眼光闪开。1岁时喜欢独处,或目光凝视,独自微笑;2岁上托儿所后喜欢走来走去,不服从老师管教,从不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耍;3岁以后,小明不肯主动与人接近,也不要别人来接近他。常常喃喃自语,别人既听不清也听不懂他说了些什么。偶尔开口,也是“你、我”不分。特别喜欢玩旋转的玩具,如陀螺、杯盖等,且不许别人碰;也特别喜欢看正在旋转的物品,如吊扇,并反复开关。学龄前儿童韦氏智能测验iq为70。

  医生诊断为“儿童自闭症”。

  【医生解析】

  一、什么是儿童自闭症?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其常见的病因及影响因素包括遗传、脑器质性病变、社会心理因素等。由于儿童孤独症起病年龄早、症状特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至今也没有完全得到治愈的病例。

  现比较统一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通过行为干预和特殊教育训练等方法,来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临床上比较有效的具体干预方法有行为干预、结构化教育、感觉统合训练、语言训练、针刺疗法、音乐游戏治疗等。

  二、自闭症该如何治疗?

  一般说来,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好坏与发现疾病苗头早晚、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言语发育情况、认知功能、是否伴有其它疾病、是否用药、是否训练等多种因素有关。

  心理学研究发现,孤独症的实质的损害是认知障碍,表现在早期的分享性注意和扮演行为上。分享性注意是指与他人共同分享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当孤独症面对一种物品时不是与他人分享兴趣,而是要得到它,这种障碍是孤独症的早期症状之一。就象在前面第一部分中讲到的那样,不会进行扮演性游戏也是孤独症的早期表现之一。如果能发现早期症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无疑会对预后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

(责任编辑:zmy)
关注排行榜
精彩聚焦